您好,欢迎访问东南大学成贤学院官网!
品德  尚行  自强
唯实  创新  知收
arrow
arrow
周一至周五 8:00 - 20:00
arrow
qrcode
微信公众号
东南大学成贤学院-智能建造专业
专业介绍
智能建造专业作为土木与交通工程学院顺应时代发展需求设立的新兴专业,融合了土木工程,计算机科学与技术,机械工程等多学科领域的知识与技术,旨在培养具备跨学科综合素质,能够在工程项目全生命周期中有效应用智能化技术,推动建筑行业转型升级的创新型高级工程技术人才。
随着科技的飞速发展,建筑行业正经历着深刻的变革。传统的建造方式面临着效率低下、资源浪费、质量难以精准控制等诸多挑战,而智能建造技术的出现为解决这些问题提供了全新的思路和有效手段。智能建造借助大数据,人工智能,物联网,建筑信息模型(BIM)等前沿技术,实现了从规划设计,施工建造到运营维护各阶段的数字化、智能化协同,极大地提高了建筑项目的质量、效率和可持续性。
学院紧密依托东南大学土木工程、交通运输工程两个国家双一流A+学科以及江苏省重点学科管理科学与工程等方面的丰厚教学资源和优质办学条件,以社会需求为导向,以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为核心,以提高知识应用能力、实践动手能力、职业岗位能力和创新创业能力为主线,密切校企合作,为行业企业培养“基础扎实、知识面宽、能力强、素质高”的高级工程技术人才。
本专业课程体系由通识教育课程、学科基础课程、专业课程和实践教学环节四部分组成,注重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和专业能力,实现多学科知识的有机融合。
(一)通识教育课程
包括思想政治理论课、大学英语、高等数学、大学物理、计算机基础等课程,旨在培养学生的思想政治素质、语言表达能力、数学思维能力、科学素养和计算机应用能力等基本素质,为后续专业学习奠定坚实的基础。
(二)学科基础课程
主要涵盖土木工程力学、土木工程材料、工程测量、土木工程制图等课程,使学生掌握土木工程学科的基本力学原理、材料特性、测量方法和制图规范,为深入学习专业课程做好准备。
(三)专业课程
专业课程是本专业的核心部分,分为智能建造技术类课程和土木工程专业深化类课程两部分。
1. 智能建造技术类课程
包括人工智能基础、物联网技术、大数据分析与应用、建筑信息模型(BIM)技术、智能施工设备与机器人、智能建造系统集成等课程。这些课程系统地介绍了智能建造领域的关键技术及其在建筑工程中的应用,使学生掌握如何运用智能化手段实现建筑项目的高效运作和精准控制。
2. 土木工程专业深化类课程
如混凝土结构设计、钢结构设计、岩土工程勘察与设计、土木工程施工技术、建筑结构抗震设计等课程。通过这些课程的学习,学生进一步深化对土木工程专业知识的理解和掌握,为在智能建造项目中合理运用土木工程专业技术提供保障。
学院师资力量雄厚,致力于内涵和特色发展,形成了一支由高水平学术带头人领衔,年龄结构、职称结构、学历及学缘结构合理的专任教师队伍。全国施工领域知名专家、东南大学土木工程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郭正兴任院长,中国力学学会教育工作委员会委员、江苏省力学学会教育科普委员会副主任、东南大学土木工程学院教授、硕士生导师郭应征任常务副院长。东南大学土木工程学院教授李启明、李德智,交通学院教授过秀成、吴文清任专业负责人。近三年来,学院在教材建设、科学研究和教学改革方面取得了显著成绩,编写并正式出版教材7部,其中:主编3部,副主编1部,参编3部;承接教育部、江苏省教育厅各类教科研、教改项目41项,到账总经费达200余万元;获得发明专利授权2项,实用新型专利授权4项;教师发表论文共百余篇,其中:SCI收录15篇,EI收录10篇,CSSCI收录2篇,中文核心收录19篇。
本专业实践教学环节包括课程实验、课程设计、实习、毕业设计等。
课程实验 : 结合专业课程设置了一系列实验课程,如工程力学实验、土木工程材料实验、BIM技术应用实验等,通过实验操作,学生能够直观地了解和掌握相关理论知识,提高动手能力。
 课程设计 : 针对部分专业课程安排了课程设计环节,如混凝土结构课程设计、钢结构课程设计、智能建造系统集成课程设计等。在课程设计过程中,学生需要运用所学知识,独立完成一定规模的工程设计任务,锻炼设计能力和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
 实习 : 设置了认识实习、生产实习和毕业实习等多种实习类型。认识实习让学生初步了解建筑行业的基本情况和智能建造的发展现状;生产实习使学生深入建筑企业或相关单位,亲身体验智能建造项目的实际运作过程;毕业实习则是在毕业设计之前,让学生结合自己的毕业设计课题,到相关单位进行有针对性的实习,收集资料,为毕业设计做好准备。
毕业设计 : 毕业设计是学生在校期间最后一个重要的实践教学环节。学生需要在教师的指导下,结合智能建造领域的实际问题,独立完成一项具有一定规模和应用价值的毕业设计课题,如智能建造项目设计方案、智能施工管理系统开发、智能建筑产品研发等,全面检验学生的综合能力和专业素养。
学院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建设有国内一流的智能建造实训基地——“土木与交通实验实训中心”,占地2000余平方米,包含:装配式建筑实训室、BIM技术工作室、BIM工程中心、工程结构检测中心、工管造价实验室、城市轨道交通仿真实训室、交通工程实训室、结构实验室、测量实训室、建材实验室、力学实验室、结构创新实验室等专业实验、实训平台20余个。学院积极组织学生参加各类学科竞赛,多名学生在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全国大学生周培源力学竞赛、全国大学生结构设计竞赛、全国大学生交通科技大赛、江苏省大学生基础力学竞赛、江苏省测绘技能大赛、华东区大学生CAD应用技能竞赛、结构创新等竞赛中取得优异成绩。学院还与扬建集团、苏中建设集团、精工钢构集团、浙江大东吴集团、南京地铁集团、华设设计集团、东南大学交通规划设计研究院等知名企业建立了紧密的人才培养和项目合作关系,建有各类实践、实习基地近60个。

学院注重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积极贯彻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培养“政治强、情怀深、思维新、视野广、业务精、品牌强”的“德才”兼备的新时代大学生。本专业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掌握自然科学和人文社会科学基础知识,掌握土木工程专业技术及与智能建造相关的计算机技术、控制技术、机械工程技术等基本原理和方法,具备扎实的工程力学、结构工程、岩土工程等土木工程学科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能够在智能建造领域从事设计、施工、管理、研发等工作的高素质复合型专门人才。学院党总支通过“开学典礼”、“风云毕业生评选”、“新生梦想启航大会”等品牌活动,构建“三全育人”新格局,人才培养质量位于江苏省同类高校前列。近三年来,学院平均考研升学率近15%,位列全校前列,多名学生被清华大学、东南大学、南京大学、中南大学、伦敦大学学院、悉尼大学等国内外著名高校录取为硕士研究生。有多位同学被中国建筑一局(集团)有限公司、中国建筑八局(集团)有限公司、中交集团、精工钢构集团、浙江省建筑设计研究院、江苏国强兴晟能源科技有限公司、龙信建设集团、大地建设集团、南京地铁集团等国内知名企业录用,毕业生就业率超95%,为国家培养输送了大量高水平应用型人才。